新聞眾籌:理想豐滿 現(xiàn)實骨感
官媒的歌功頌德、網媒的嘩眾取寵讓很多資訊失去了味道,所以部分人群對特定新聞產品的需求其實并不弱,靠眾籌模式做優(yōu)質新聞報道理論上頗有市場。但新聞眾籌這種玩法本身要在中國形成一股新聞報道新勢力,并成為一種可復制、可持續(xù)運作的模式,短期著實不易。
上周,相繼玩出演唱會眾籌、智能手表眾籌、圖書眾籌等多種“花樣”的眾籌網,終于把觸角伸向了一個更有趣的領域:新聞眾籌,首期12個項目全部成功,引起不少關注。
老實說,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新聞生產與消費模式,在國外已經有不少嘗試案例,它的理念是利用集體的智慧和錢來做新聞,解決新聞制作中的資金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記者與資助者之間建立了一種緊密聯(lián)系,記者必須通過眾籌網絡平臺來推銷自己的報道計劃,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向報社或雜志社、電視臺報一個選題,然后寫完了事——這相當于記者直面整個媒介市場,讓自己的報道計劃首先接受市場和受眾的考驗。
事實上在新聞和各種分析文章泛濫的現(xiàn)狀下,真正優(yōu)質的內容資源仍然是稀缺的??贤度氲膫鹘y(tǒng)媒體上由于種種原因某些文章報道不能刊出或者播出,而在自媒體未能找到變現(xiàn)渠道的時候又不能總靠自己掏腰包——深度調查報道往往不少花錢,最簡單的也有差旅費和請采訪對象和線人吃飯喝咖啡等。
中國的媒體環(huán)境堪稱復雜,比之更復雜的還有媒體風向和社會風氣,不得不說官媒的歌功頌德、網媒的嘩眾取寵讓很多資訊失去了味道,所以部分人群對特定新聞產品的需求其實并不弱,靠眾籌模式做優(yōu)質新聞報道理論上頗有市場。
但目前來看,這個思路很難走得通。不管資本雄厚的眾籌網對這個項目長期持什么態(tài)度,新聞眾籌這種玩法本身在中國形成一股新聞報道新勢力,并成為一種可復制、可持續(xù)運作的模式,短期著實不易。
首先看下國外新聞眾籌的先驅——Spot.us,它創(chuàng)建于2008年11月,5年下來這個平臺獲得了超過2萬名捐贈者,是全世界范圍內最知名的新聞眾籌網站之一,。但就是這個先驅網站,已經關閉了!
從它首頁發(fā)布的聲明看,至少要在2014年6月才有可能重啟,原因是“Spot.us沒有像我們想象中那樣運營下去”。Sport.us并非沒有動腦筋,比如它們曾經推出吸引廣告主的問卷調查項目,由網站讀者填寫調查問卷后獲得廣告主的小額資金直接投到新聞眾籌項目上,并且與超過200個出版平臺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希望擴大最終新聞的影響力,但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事實上,Kickstarter、indiegogo等大型眾籌平臺也大多開設了新聞眾籌平臺,但實際影響力都不大。
然后看看在臺灣業(yè)界引起不小關注的weRepor。臺灣的新聞市場較小,但開放報禁后各種報刊層出不窮,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更好地生存,臺媒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向《蘋果日報》,純粹把媒體當成商品,新聞產品低俗化娛樂至死;二是向《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由大財團出資經營有明顯的政治立場。
新聞眾籌網站weReport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它的全稱是“weReport調查報道公共委制平臺”,號稱是臺灣首個非盈利調查報道媒合于產制平臺,期待通過大眾的自住和參與,呈現(xiàn)出不受資本和權利制約的報道。但實際上誕生一年來,weReport雖然在業(yè)內產生不少影響,但累計捐款人次只有440人,新聞選題一共30個,完成8個,方向也比較小眾,比如揭秘和解讀鋼管舞舞者的《非常舞者》、記錄雙性戀人群現(xiàn)狀的《消失的雙》等十余個,單筆募集資金在2~10萬新臺幣(略低于4000~20000人民幣),發(fā)展速度并不快。
回到國內,看看眾籌網的這個新聞眾籌平臺,目前上線的十二個項目包括涉及時尚、攝影、動漫、比特幣、創(chuàng)業(yè)等不同領域,并都取得了成功。其中在平臺正式上市前數(shù)日,幾位科技媒體人的選題眾籌已經“內測”,并很快達成目標,籌集資金從2000元到6000元不等。
不過,這幾位在科技圈內名氣都不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走一遭“圈這點錢”并不算難;其他籌款人我不熟悉,但看介紹在其所處傳媒圈都不算無名之輩。事實上這也是Spot.us在運營中遇到的問題——默默無聞的籌資者往往難以達成需求,但另一些知名媒體人在所需資金不多情況下往往來自于自身“朋友圈”影響力,而非大眾興趣。
如何在這種“成敗悖論”中找到大眾爆發(fā)點,無疑成為新聞眾籌能否真正開花結果的核心所在。
對于眾籌網來說,一方面要讓自身的平臺影響力仍需持續(xù)提升,讓眾籌理念越發(fā)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需在項目設置和推廣上走向大眾化,比如考慮和相對草根但用戶聚集度很高豆瓣、天涯合作,開掘有趣、有意義的新聞選題項目;此外,良好的項目過程公示和作品呈現(xiàn)也是后期進一步擴大影響的重要手段。
與眾籌網相關負責人交流,他們也愿意把這個平臺持續(xù)做下去,希望能為各類媒體的娛樂、時尚、汽車、體育、房產、互聯(lián)網等內容題材提供公眾預籌資服務,而不是一個臨時的秀場。12月29日當天,中國新聞網、新京報、環(huán)球時報、南方都市報、周末畫報等媒體高層出席了發(fā)布會。希望這個平臺真正壯大成熟,嗯,也許我也有機會“圈次錢”。
PS:事實上,中國更早、更正式做新聞眾籌的是原《中國經濟時報》的調查記者劉建鋒,曾經一手揭露不少有影響的“黑幕”。2013年6月23日,劉建峰發(fā)布微博:
“我準備以獨立作者和社會問題觀察者身份,用獨立調查的手法,書寫民間引領價值觀或挑戰(zhàn)者的奇人異事,每年度結集出《奇人傳》/《異事錄》。行文求實,為當今社會留一部民間的信史。征求四百位穩(wěn)定的支持者,支持者享有專頁掛名和未來長期分享版稅的權益?!?/p>
9天后劉建峰正式啟動這個眾籌項目,希望募集資金25萬,最低支持額度是100元(共設2500份),可獲得作品閱讀權限,且獨立通過淘寶運作,定期公布計劃(詳見劉建峰博客:獨立記者征求后援)。
理論上,這個社會調查項目更符合新聞眾籌的理念,不過這個項目的不可復制性更強,在此祝好。
來源:鈦媒體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hjqd.com/blog/archives/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