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需給自媒體新的變現方式
微信公眾號自折疊以來,就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5年1月,微信公眾號總量突破1000萬,用戶數也已超過7億。按照這樣的概率計算:平均每70個微信用戶中就有一個開通了公眾賬號。面對越來越沉冗的公眾賬號,微信一方面繼續(xù)開懷接納,另一方面又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處罰措施加以規(guī)范。
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公眾號同質化嚴重、打開率低、閱讀數下滑以及分享、轉發(fā)不通過發(fā)紅包求轉就無人問津的尷尬地步。而這其中,受益最大的是自媒體,受損最大的也是自媒體。隨著微信向O2O和社交電商領域布局加緊,訂閱號逐漸趨向邊緣化。只有極少數企業(yè)將它運營成了鮮活生動的信息平臺,絕大數訂閱號成了企業(yè)可有可無的裝飾花瓶。這些變化給筆者最大的一個感受是:盲從跟風的風口紅利期已成過去,微信留給自媒體變現的機會不多了。
自媒體時代變現的三種方式:廣告、微電商和內容打賞
自媒體變現方式離不開廣告、電商和增值服務。以廣告方式變現的有:招聘、軟文、廣點通、出租廣告位;以電商變現的有:微商城、預售、新品推薦等;以增值服務變現的有:內容打賞、公眾號互推以及各種贊助??v觀以上三種變現方式,都離不開一點:粉絲。
目前大部分自媒體的公眾號還停留在吸粉上,有的以內容,有的以活動,有的以娛樂八卦吸粉,千奇百怪。最難的一種是靠優(yōu)質內容吸粉,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的自媒體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在如何變現上,自媒體人首先考慮到的是量的積累,至于質(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和優(yōu)質用戶的積累)的提升,還未到達那一步。
十有八九的自媒體的變現主要來源于廣告。因為這種途徑的變現方式門檻最低,加之可以快速圈錢,所以為多數人效仿。隨便一個營銷賬號,當粉絲積攢到數萬后,都可以短期內變現。反之,以嚴肅和原創(chuàng)內容為主的公眾號變現變得愈加艱難。
如果說廣告是pc時代流量為王的產物,那么社交電商則是微信還不成熟的試驗品。而增值服務對自媒體人來講只是杯水車薪。當下自媒體人變現出了純粹的廣告外還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依靠于一些第三方公關公司或企業(yè)的宣傳稿費存活,而不是關注公眾賬號的用戶直接付費(俗稱“包養(yǎng)”)。所以,即便有數十萬的粉絲的公眾賬號,也無需對自己的粉絲負責。
自媒體要的不是“包養(yǎng)”,也不是“供養(yǎng)”而是“自我造血”
知名博客作者魏武揮曾對包養(yǎng)和供養(yǎng)的區(qū)別做了透徹的闡述,他說,首先,包養(yǎng)一般意義上是獨家“養(yǎng)”;其次,包養(yǎng)對于被包養(yǎng)者有著碾壓式的獨裁權;第三,包養(yǎng)者話語權比被包養(yǎng)者大的多。筆者認為“供養(yǎng)”固然比“包養(yǎng)”要顯得有格調,但與其被別人“養(yǎng)”,還比如“自我造血”,與其“受制于人”還不如“自力更生”。
隨著新用戶不斷向自媒體這個行業(yè)涌入,各種洗牌、轉型、退場接踵而來,不能被市場認可的就會淘汰,不被用戶所動的就會自行出局。難以為繼的持續(xù)性原創(chuàng),只顧悶聲發(fā)財,從不和粉絲互動以及無法長期提供有價值內容的自媒體很快將會在后自媒體時代消失。
沒有哪一家企業(yè)需要包養(yǎng)一群自媒體人,自媒體人需要保持相對獨立的立場和原則,在自身所專注的領域里發(fā)聲,持續(xù)為所在的行業(yè)發(fā)表最新的觀察,分析和判斷。包養(yǎng)的通俗說法就是“收買”,作為以文字謀生的職業(yè),如果不保持自身的獨立性的話,難免被別人拿來當槍使。
除了保護原創(chuàng),微信需給自媒體新的變現機會
任何的公司和平臺都供養(yǎng)不起自媒體人,除了微信。筆者曾經和一些門戶網站的編輯聊過,為什么不將優(yōu)質的作者都聚集到一個平臺上來,通過高稿酬以首發(fā)或獨家的方式來提高用戶在平臺上的粘性和參與感,編輯的回答我:每個人的審稿標準不一,加之人數又多,坦白講,養(yǎng)不起。傳統(tǒng)媒體、門戶做不了的事如今微信都可以做了。原因如下。
第一,利用微信的后臺數據,對優(yōu)秀的自媒體公眾號進行篩選。這一點相信憑借騰訊多年的社交經驗肯定可以做到,除去一些專業(yè)的媒體機構,微信需對優(yōu)質的個人自媒體進行扶持。第二,在內容推薦上,倘若某天微信推出“微信頭條”的話,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干掉“今日頭條”。你可以不看今日頭條,但是你不能不看微信。至于怎么權衡用戶體驗等不在此文的討論范疇,筆者就不展開了(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來看新聞、閱讀)。除此之外,微信還可以給自媒體人足夠多的曝光度。
前段時間微信給部分原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原創(chuàng)”的內測標識和開放了“打賞”功能,雖然從出發(fā)點來看,對自媒體來說是個絕大的利好,但一旦這種“原創(chuàng)”標識和“打賞”功能向所有的用戶開放后,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了。原創(chuàng)可能會變成一種文本的整合和重復,而打賞也淪為了一種“熟人關系”的友情來往。張小龍說80%的用戶閱讀著20%的用戶從訂閱號里面去挑選內容。除了強化優(yōu)質的內容外,微信需要給自媒體新的變現機會。筆者認為,微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與騰訊合作的搜狗微信搜索可以為優(yōu)質的自媒體人做一些話題推薦和流量導入。一個優(yōu)質的自媒體號少則數萬粉絲,多則數十萬數百萬。享有微信獨家提供的公眾號內容搜索,搜狗這一塊做得并不怎么漂亮,搜狗微信搜索的主頁除了展示一些標題黨和10w+的閱讀量外,看不到對原創(chuàng)大伽的任何支持。自媒體要想站著掙錢,先得有用戶量,有流量有用戶就會有廣告,至于自媒體廣告怎么玩,當然只有微信說了算。
其次,微信在個人設置里可以開辟個人商店或個人主頁。每個人可以將自己的產品、好玩的東西直接放到個人商店上,吸引粉絲和新加好友購買。也可以將好的商品通過朋友圈分享給需要的人(為了防止刷屏,可對個人商店的推送次數進行限制,如一天一次)。大凡稍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個人微信少則有一兩千人,多則封頂。這對于自媒體來說無疑是個強大的價值變現入口。
第三,對于一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的公眾平臺開放更多的功能。如眾籌、付費閱讀、VIP粉絲俱樂部等。對于功能開放的尺度大小需要微信本身去評估和衡量。內容變成了一個超強的中心入口。
朋友圈成了拯救自媒體公眾號閱讀和關注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創(chuàng)打賞和廣點通廣告成了自媒體“站著掙錢”的最理想方式。除了對公眾號的管理規(guī)范和功能完善外,微信沒有給自媒體更多的變現渠道,只有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者才能提高公眾平臺和朋友圈的用戶活躍度,微信需給自媒體新的變現機會。
來源:鈦媒體
作者:褚偉2012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Stella,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hjqd.com/blog/archives/1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