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媒體都以為短視頻和二次元就能討好年輕人:大錯特錯,如何回頭?

這是一個“年輕文化”爆棚的時代。年輕群體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無處不在,并總能如潮流般席卷整個社會。作為高消費群體,年輕群體被各大商家“跪舔”,媒體機構也用內容產品不斷迎合,希望擴大年輕人市場。

然而,媒體真的了解這個年輕人群體嗎?

年輕讀者不會為內容付費?他們更喜歡短視頻和BuzzFeed上的列點式短文?這些被媒體機構當做理所當然的刻板印象有可能是錯的。實際上,年輕人對內容的偏好很微妙。

德國馮克傳媒集團(Funke Media Group)的主編Pit Gottschalk在去斯坦福大學的訪學中發(fā)現,原來媒體對年輕人一直都有誤解。媒體自以為是的認為年輕讀者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實際上卻并沒有“吃透”他們的真正想法,這樣做出來的內容當然也不會受到年輕人歡迎。

Pit Gottschalk訪學回來之后,把自己的感悟寫成一篇博文,以下是他的發(fā)現。

媒體對年輕讀者的誤會太深!

上個月,我去硅谷訪學,這已經是我近5年來去的第10次,全世界的技術發(fā)展都來源于這個地方,頂尖人才聚集于此,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一步步摧毀傳統(tǒng)工業(yè)。期間,我還去了斯坦福大學,看他們如何做媒體業(yè)務。

在斯坦福大學的普拉特納設計學院,設計思維是他們用來打破常規(guī)路徑、用不同的方式做事的方法之一。想到去年寫過的一篇相關文章,我以為這件事會給我靈感,讓我獲得新發(fā)現。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次訪學讓我獲益最多的是如何做好一份報紙。

一個女孩跟我分享了她們在芝加哥的一次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思考。

她們試圖挽救一份在地鐵站和火車站免費發(fā)放的報紙。這是一個在全世界都在發(fā)生的故事,這些免費報紙?zhí)峁┧芯庉嬚J為相關的信息,政治新聞、本地新聞,嚴肅的和有趣的新聞,漂亮的圖片,你肯定知道。

但是這群女孩嘗試了不一樣的辦報方式,她們沒有像商學院教的那樣,關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目標群體。

媒體都以為短視頻和二次元就能討好年輕人:大錯特錯,如何回頭?

她們團隊做了一份刊物:《紅眼芝加哥》(RedEye Chicago)。這份刊物更關心目標讀者的行為,而不是年齡、收入和性別。他們聚焦于讀者此時此刻的需求和期待:當讀者離開火車站或地鐵站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們可能考慮的是晚上吃點什么?喝點什么?家里需要什么東西嗎?今天晚上都有哪些電視節(jié)目?

在做這些的時候,他們發(fā)現,這些年輕讀者的行為跟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我們對年輕讀者有很多誤解,其中最大的4個誤解如下:

·媒體機構想獲得年輕讀者群很簡單,只需要制定一個吸引人的移動媒體戰(zhàn)略;
·BuzzFeed上能找到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復制過來就行;
·年輕人只會關注1分鐘的短視頻;
·他們不會為內容付費。

這些想法全錯了。是的,他們的確很依賴移動設備,但這是因為移動設備上的內容吸引他們;對于再年輕的讀者來說,BuzzFeed提供的東西也會讓他們覺得無聊;他們對優(yōu)質內容很感興趣,愿意為優(yōu)質內容付費,Storify(一款聚合、篩選社交媒體信息并“新聞化”的工具)的成功就是一個例子。

媒體都以為短視頻和二次元就能討好年輕人:大錯特錯,如何回頭?
Storify頁面

這才是“真正的”年輕化需求

但是,對于年輕讀者來說,什么才是優(yōu)質內容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正確問法應該是:什么情況下內容和年輕讀者產生關聯?年輕人接觸相關信息的途徑的差別很大。在斯坦福大學,他們發(fā)現了應該怎么根據這些差別調整內容。

·年輕讀者根據同齡人談論的品牌定義目標群體;
·他們需要社交關系來確認彼此作為人的存在;
·他們不想消費媒體,但是他們想成為尋找解決方案的對話的一部分,或者對這個過程產生一定影響;
·他們想和朋友分享經驗和發(fā)展;
·他們不想要一整包信息,而是選出自己感興趣的那一部分信息,為此,他們愿意付費。

現在,想想你的報紙/網站/App。它們允許讀者談論服裝品牌或化妝品品牌嗎?能給年輕讀者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未經過濾就把想法實時分享給朋友嗎?欄目板塊能否細化?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在于“內容生態(tài)”的年輕化。

來源:全媒派
媒體都以為短視頻和二次元就能討好年輕人:大錯特錯,如何回頭??媒體都以為短視頻和二次元就能討好年輕人:大錯特錯,如何回頭?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賽琳娜?崔,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hjqd.com/blog/archives/18846

China-PRNewsire-300-300